如何看待70年鋼鐵行業巨變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鋼鐵行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1949年粗鋼產量只有15.8萬噸,到粗鋼產量突破1億噸,再到2018年粗鋼產量達到9.28億噸,占世界粗鋼產量的半壁江山;從只能冶煉100多個鋼材品種、軋制400多個品種規格的鋼材,到高強度海洋工程用鋼、X80以上高等級管線鋼板、百米在線熱處理鋼軌等高端產品實現重大突破……伴隨著鋼鐵行業的發展,我國原料行業、裝備制造業、電商行業等鋼鐵上下游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本期邀請鋼鐵上下游產業的嘉賓,從各自行業的角度談70年來鋼鐵行業發生的變化,以及就如何服務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打造鋼鐵夢工廠等問題,談談看法。
裝備制造企業如何看待70年鋼鐵行業巨變?
劉明忠:70年來,我國鋼鐵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如今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不僅在規模上,而且在技術水平上都是全球領先的。在落實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和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在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上,鋼鐵行業帶了一個好頭。
邵順才:70年來,幾百萬鋼鐵人以鋼鐵報國的初心、鋼鐵強國的使命,把握大勢、搶占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通過不懈努力和無私奉獻,促使我國實現了從一窮二白到鋼鐵大國的巨變,為中國經濟的崛起貢獻了力量。他們都是最美奮斗者。
裝備制造業如何服務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劉明忠:鋼鐵行業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一定要在科技創新上繼續下功夫,特別是要解決關鍵、核心、卡脖子的問題,從而為裝備制造業的機器制造創造更好的條件。
邰正彪:泰爾重工一方面要實現冶金裝備的升級發展,另一方面要著力打造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工業智能、人工智能,以智能化產品、智能化制造、智能化管理,打造冶金裝備技術與研發平臺、核心制造平臺、大數據平臺、服務平臺,不斷深化行業產業鏈、價值鏈,引領行業技術,推進行業發展。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是綠色發展。綠色發展的一個方面是產品的再利用,即不斷地通過表面技術和再制造的方式,循環利用,延長壽命,降低能耗。
邵順才:70年來,中國鋼鐵行業飛速發展,軋輥技術也由過去的落后于歐美國家及日本,發展到現在的達到且超過國際水平。我相信未來中國的軋輥能夠完全替代進口軋輥,領先于世界。
未來軋輥企業的發展,將同鋼鐵企業一樣,長期圍繞“堅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智能發展”的總基調,在戰略布局方面,強化“技術引領、文化支撐、做強主業、多元突破”;在切合客戶需求、市場需求方面,長期致力于“個性化、差異化、特色化”的追求;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將是全力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生態型、產品科技型的現代化軋輥企業。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鋼鐵行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您感受最深的變化有哪些?
中國炭素行業協會代表: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鋼鐵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鑄就了輝煌業績。首先,就粗鋼產量而言,1949年,我國粗鋼產量僅為15.8萬噸,到2000年實現12850萬噸,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到2013年突破8億噸;2018年達到9.28億噸,占全球一半以上。其次,隨著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鋼材品種大幅增多,主要鋼鐵企業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再次,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環保節能水平大幅提高,新工藝和智能制造得到廣泛應用。中國炭素工業與鋼鐵工業一樣,也是經歷了70年巨變,鑄就了輝煌。我國已成為響當當的炭素大國。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代表:從我在首鋼工作的40年來看,我國鋼鐵行業發生的變化主要有:一是產品從無到有。從只能生產“面條”“褲腰帶”(螺紋、盤條和窄帶),到能夠生產品種齊全的高端板材、管材。二是規模從小到大。我國粗鋼產量從幾千萬噸增長到9億多噸,連續23年穩居世界第一;改革開放前排名前10名的鋼鐵企業產能規模由百萬噸增加到千萬噸規模。三是技術裝備水平從低到高,生產操作由憑借人的經驗發展到由計算機軟件自動控制,高爐容積由幾百立方米增加到5000立方米以上,工藝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四是從進口到出口。我國由大部分鋼鐵產品依靠進口到基本成為鋼材凈出口國。五是工廠環境從差到優。過去濃煙滾滾、噪聲震天的工廠變身為清潔優美的花園式工廠,環境質量可與發達國家同類企業媲美。
中國鐵合金工業協會代表:我是1982年8月參加工作的,從業至今見證了鋼鐵行業發生的巨大變化:一是粗鋼產量實現了跨越式的增長。從1982年粗鋼產量3000多萬噸,僅次于蘇聯、美國和日本,居世界第四位;到2018年底全國粗鋼產量達到9.28億噸,占全球粗鋼產量的一半以上,位居世界第一。二是品種結構的變化。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變化,鋼材品種由單一向多元化發展,板帶材比重和長材比重交替變化,較好地滿足了國家建設發展的需求。三是鋼鐵行業由原來規模小、環境污染嚴重向產業規?;?、設備大型化、操作自動化、生產清潔化的可持續、可循環的方向發展。四是人均鋼材消費大幅提高。五是企業性質發生較大變化,非國有企業生產鋼材占鋼材總量的60%,比重明顯增加。
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代表:鋼鐵行業的變化主要有:一是量變。1987年,我參加工作時,全國粗鋼產量不到6000萬噸,剛好處在價格雙軌制階段,國家統配材約2000萬噸。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粗鋼產量已經達到近10億噸。當年,鞍鋼是產量最大的企業,粗鋼產量也就不到700萬噸;而現在粗鋼產量在1000萬噸以上的鋼鐵企業有很多,寶鋼粗鋼產量更是由當年的300萬噸發展到現在的近1億噸。二是質變。當年,我國石油管、汽車板等高檔鋼材全部依靠進口;而如今,高檔汽車板、高強度螺紋鋼(2000兆帕)、航母用鋼等在我國都能生產。三是工程技術取得進步。當年,建一個300萬噸產能的鋼廠就是重大項目;而如今,民企投資興建的鋼廠起步就是500萬噸產能。四是煉鋼技術的發展。當年,我國能拿得出手的先進煉鋼技術沒有幾個;而現在,100%連鑄技術、熱連軋技術、ESP(無頭軋制技術)、不斷電電爐出鋼等技術數不勝數。五是節能環保、人均產鋼量等指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代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對鋼鐵行業最深的記憶就是全國上下開展學邯鋼“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管理經驗;對鋼鐵企業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大大的、灰突突的廠房,高高的煙囪冒著滾滾的濃煙,煉鋼煉鐵工人頭戴安全帽,手持大鐵鍬向爐火里鏟料。如今,鋼鐵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廠房潔凈如洗,遠遠望去只見高高的煙囪卻不見煙。環保、低碳、智能成為現在鋼企發展的標準。
著眼未來,原料行業如何和鋼鐵行業一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炭素行業協會代表:今后,炭素行業將為中國鋼鐵工業提供更優質的煉鋼用石墨電極、增碳劑和高爐碳磚,為“鋼鐵老大哥”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同時,炭素行業也將為中國盡早成為鋼鐵強國、炭素強國不懈奮斗。
中國煉焦行業協會代表:未來,我國鋼鐵工業將加快由大到強的進程,逐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新征程中,我國焦化工業做優做強任重道遠,焦化行業的同仁要站在新起點上,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攻方向,實現高質量發展;以綠色低碳環保為首要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為建設鋼鐵強國助力,為實現我國“兩個一百年”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的貢獻。
中國鐵合金工業協會代表:鐵合金產量的90%以上用于煉鋼。因此,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趨勢,將直接影響到鐵合金行業未來的生存發展。未來,鋼鐵行業和鐵合金行業要有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勇氣和胸懷。一是全方位考慮鋼鐵行業和鐵合金行業生產能力的頂層設計;二是提高礦產資源的保障能力,將礦產資源戰略儲備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抓緊抓好;三是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四是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五是主動承擔環境保護重任。
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代表:盡管我國鋼鐵工業產量世界第一,但是在環保、原料消耗、能源指標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差距,因此,如何發展綠色鋼鐵工業是目前全體鋼鐵人的共同挑戰。廢鋼作為煉鋼的兩大含鐵原料之一,在煉鋼生產中不可或缺。目前全國廢鋼可用資源已達2.2億噸,2018年煉鋼使用了1.9億噸。作為廢鋼行業協會,如何協調加工企業,為鋼鐵企業提供優質廢鋼資源是我們工作的目標。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廢鋼產業在回收、加工、配送、利用一體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出現了一批設備先進、管理有序、品種齊全、質量優秀的加工企業,特別是工信部開展加工企業準入管理以來,已有250多家廢鋼加工企業進入準入企業名單,還有180多家正在評審,合計加工能力達到1.2億噸,為給鋼鐵企業提供精料、好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代表:未來,礦山行業要緊跟鋼鐵行業發展節奏,加快綠色礦山建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創新資源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的產業發展新模式,不斷尋求礦業經濟增長的新途徑,加快綠色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升級換代,努力建設環保、低耗、高效、智能的綠色礦山。
原料行業人眼中的鋼鐵夢工廠什么樣?
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代表:不論是鋼鐵生產企業,還是廢鋼加工企業,夢工廠首先應該是綠色的。綠色不僅指超低排放、環保先進,而且指工廠的環境本身:廠內應是綠樹環繞、鮮花盛開、小橋流水,極富中國傳統文化意境。其次,夢工廠提供的產品應該是綠色的:不論是加工企業提供的廢鋼原料,還是鋼鐵企業提供的鋼材,都應該是質量最優、資源能源消耗最低的。再其次,夢工廠的員工應該是快樂幸福的。員工為企業發展努力奮斗,企業為員工提供良好待遇,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廠為家”。
中國稀土學會代表:中國稀土產業最初發源于包頭,白云鄂博鐵礦和稀土共生的礦山資源為我國發展稀土產業奠定了資源基礎。包頭稀土隨鐵開采,可以說稀土產業因鐵而生。近年來,我國鋼鐵產業規模和產量均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希望未來加強稀土產業與鋼鐵產業之間的協作,開發出更多適合現代先進制造業需求的使用稀土材料的鋼材品種,提升稀土在鋼中應用的質量和水平,使稀土成為未來鋼鐵夢工廠的重要角色之一。
朱軍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以來,鋼鐵行業在技術進步、產品研發和規模擴大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是巨大的,是名副其實的鋼鐵大國。
進入新時代,鋼鐵行業在新的內外部環境下,面臨著新的挑戰,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5G等新技術,促進實現智慧生產,推進生產效率的提升;通過電商平臺來改善和優化鋼材銷售與流通環節的運行環境,使供需能更快、更好地匹配。生產、銷售、流通和終端等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的效率提升是未來實現由鋼鐵大國到鋼鐵強國轉變的關鍵。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對冶金人才的培養有哪些變化?
楊天鈞:我長期從事冶金行業教育工作。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高等冶金教育變化很大,一方面是教學內容的變化,比如,過去教學內容主要是平爐、模鑄,現在更多的是轉爐、電爐、連鑄等內容;另一方面是學科領域的變化,具體來說,過去,鋼鐵冶金學科分為煉鐵、煉鋼、電冶金3個專門化,而今是寬口徑的鋼鐵冶金專業。同時,高等冶金教育對本科、碩士、博士不同層次人才的培養既有聯系,又有區分:本科,著重打好基礎;碩士,注重培養良好的科研能力;博士,應該在某一領域做出開創性的工作。
下一步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為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服務?
楊天鈞:鋼鐵行業在新征程中培養的創新人才,必須有強烈的使命感,有承擔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歷史責任的志氣;必須有鍥而不舍、敢于拼搏的魄力;要有扎實的技術知識水平和勇于開拓的創新意識,要在傳統、繼承之外,另辟蹊徑,腳踏實地開創新局面。同時,在國內冶金教育方面,要加強與國外的信息交流,讓更多的年輕人走出去,特別是博士研究生,要在國際舞臺上獲得更多的學術交流機會,尋求更大的舞臺。此外,隨著老一輩鋼鐵冶金專家紛紛離世,今天,我們更應該培養新一代的接班人,共同開創我國鋼鐵事業的新局面。更多鋼材相關信息敬請關注福建晨升鋼鐵!
福建晨升鋼鐵打造一站式鋼材采購配送平臺,主營福建工字鋼,福建角鋼,福建槽鋼,福建H鋼,福建鍍鋅方管,福建鍍鋅矩管,福建焊管,福建螺旋管,福建鍍鋅無縫管,福建鋼板,福建鍍鋅板,福建中厚板,福建螺紋鋼等鋼材相關產品。各類目產品均有大量現貨,物流配送方便,歡迎咨詢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