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河北不再一鋼獨大
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多個省份并未完成2014年GDP目標增速,其中,上海市更是首次取消了GDP增長的具體目標。
黃振奇告訴記者,無論從中央考核辦法,還是各地主動下調GDP指標來看,中央對于各省市GDP的硬性要求正在逐步“軟化”,他認為走低速發展的“新常態”路線和“去GDP化”正在形成共識,“這也可以看做是河北的一個機遇,在這個共識下,為河北產業結構調整贏得了時間。”
同時,海通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不唯GDP并不等于不要GDP。此前在“新常態”下,GDP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指標仍有其意義。走極端的思維要不得。倘若只看重GDP,中國經濟的質量難以保證;倘若GDP增速過低,則就業、民生等方面的問題就會產生壓力。因此,“新常態”經濟中,仍需要一個較為平衡的GDP增速。中國經濟增速,依然需要一個比較合理的增長區間。
寶鋼股份20億組建鋼鐵服務平臺
寶鋼股份今日披露了《關于服務平臺公司組建方案的議案》,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上海寶鋼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鋼國際),與公司控股股東寶鋼集團共同出資組建服務平臺公司。新公司注冊資本為20億元,其中:寶鋼股份和寶鋼國際以其持有的東方鋼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鋼鐵)全部股權合計認繳出資10.2億元,持股比例51%;寶鋼集團認繳出資9.8億元,持股比例49%。
據資料,寶鋼股份直接及間接持有東方鋼鐵100%股份。其中,寶鋼股份持有東方鋼鐵17%股權,寶鋼國際持有東方鋼鐵83%股權。2014年末,東方鋼鐵總資產2.19億元、凈資產0.94億元,2014年度實現營業收入0.95億元、凈利潤0.11億元(未經審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1月9日,寶鋼股份董事會就批準了《關于投資服務平臺公司的議案》,同意與寶鋼集團擬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全新技術手段和強有力的加工配送服務網絡,合資設立綜合性服務平臺公司。服務平臺公司注冊資本為10億元,其中:寶鋼集團現金出資5.1億元,寶鋼股份現金出資4.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時隔不到一月,方案就加碼了10億。寶鋼股份表示,打造鋼鐵服務平臺是根據寶鋼股份戰略轉型規劃,為實施從制造向服務轉型的戰略,實踐“一體兩翼”(鋼鐵為主體,發展電商及信息產業)的具體安排。
再生資源回收規劃實施 鋼企多用廢鋼仍任重道遠
據《規劃》中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社會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共有10多萬家,從業人員超過1800萬。2013年,我國廢鋼鐵、廢塑料、廢有色金屬、廢紙、廢輪胎、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船舶8大品種回收量超過1.6億噸,回收總值接近4800億元;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率超過70%。初步測算,與使用原生資源相比,相當于節約1.7億噸標準煤,減少廢水排放113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75萬噸。
在再生資源回收中,廢鋼鐵所占比重很大。據2008年~2013年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回收情況統計顯示,其中廢鋼鐵回收量分別為7060萬噸、7620萬噸、8310萬噸、9100萬噸、8400萬噸和8570萬噸。據中國金屬循環應用國際研討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廢鋼資源產生量位居世界之首,達到1.6億噸,占全球廢鋼鐵產生量的26.7%,廢鋼鐵年產生量占我國再生資源總量的60%,廢鋼鐵利用量占當年粗鋼產量的11%。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來了 鋼企人士是怎么看?
什么樣的企業應該引入第三方治理模式呢?撫順新鋼鐵公司副總經理宋亞慶認為,企業是否引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取決于企業自身環境污染治理的基礎。
“按照傳統模式,一些鋼鐵企業的環保設備已經上線運行了,相關人員也已經配置完成。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引入第三方治理的難度會稍大。”宋亞慶認為,“而一些環保基礎較差的、自身力量不足的企業,會需要專業的第三方公司來治理。”此外,宋亞慶還指出,如果治理難度、工藝和人員匹配難度等都較大,那就需要專業的第三方公司協助來做。
據了解,國內已經有部分企業在前期探索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模式。華菱漣鋼安全環保部副部長羅敏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華菱漣鋼130平方米和180平方米燒結機機頭煙氣脫硫設施、280平方米燒結機機頭煙氣脫硫設施和焦化酚氰廢水處理系統都是由第三方治理公司墊資建設并總包運營的。
黃導表示,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目前來說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鋼鐵企業要時刻關注,不要有抵觸心理。“我認為鋼鐵行業全盤地采取這個方式還需要一個過程,目前還存在一些阻礙。比如說第三方治理的合同價格很高,比原有的自己維護運行的費用要高好幾倍,企業的接受程度也因此要打折扣。在治污效果同樣的情況下,企業肯定會考慮成本的問題。但如果效果相較之前要好得多,那企業多掏點錢也是愿意的。”黃導說道。
宋亞慶同時表示,在第三方環境服務公司的污染治理成本更低、治理效果更好的情況下,會考慮把這種治污模式引入到企業。
首鋼董事會審議曹妃甸申報2015國資預算資金
2月2日,首鋼總公司召開董事會,會上審議諸項事項,其中提及以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申報2015年國資預算資金的相關事宜。
據了解,曹妃甸示范區對京津冀協同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示范意義。截止2014年底,總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的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初稿已完成,雙方已對先行區規劃達成一致意見,現場勘測和資料整理工作已完成,京冀(曹妃甸)發展基金工作正在籌建。
此外,京冀雙方共同建設曹妃甸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大型石化產業基地、資源能源儲備供應基地以及共同推進交通一體化建設等工作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曹妃甸區于2012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總面積1943平方公里,由七個產業園區和臨港商務區組成。工業區還擁有曹發展集團、曹妃甸控股公司、曹妃甸港口公司等10家區屬企業,總資產1036億元。
近年來,其狠抓與京津對接合作。目前曹妃甸工業區七大產業園區共承接京津產業轉移項目10項,總投資1446億元,涉及鋼鐵、石化、裝備制造、建材、節能環保、物流等行業。未來,將進一步加大對京津地區的招商力度。
中國工信部公布去年十件大事:化解產能過剩上榜
制造強國戰略揭開新篇章;智能制造成為“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
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據工信部數據,目前技術改造投資在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已超過40%。
化解過剩產能與工業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據工信部數據,2014年全國共淘汰落后煉鋼產能3110萬噸、水泥8100萬噸、平板玻璃3760萬重量箱,完成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2011年至2014年,累計淘汰落后煉鋼產能7700萬噸、水泥6億噸、平板玻璃1.5億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任務。2014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用水量分別降低7%和5.8%。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磅礴而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逾千億元(人民幣,下同),是目前政府設立的產業投資基金中最大的一支。
企業減負與扶持小微企業開創新局面。工信部推動建立了涉企收費清單管理制度,30個省(區、市)公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每年可為企業和居民減輕負擔1000億元以上。。
信息消費成為經濟增長新亮點。2014年全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約12萬億元,增長20%,其中網絡零售額增長41%?;ヂ摼W行業收入增長50%。
寬帶中國戰略提速提質提效。目前,全國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戶總數突破2億戶,光纖寬帶用戶占比達34.1%,比2013年提高12.5個百分點。
電信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取消電信企業國有股權比例要求,降低民營企業注冊資本金限制。推動上海自貿區增值電信業務7項向外資開放。
工業通信業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中國連任國際電信聯盟理事國,趙厚麟成為國際電信聯盟成立150年來第一位中國籍秘書長。
其他重要工作成果包括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加快;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三年任務兩年完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取得重要進展。
按照工信部的部署,2015年將更注重釋放內需潛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并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大力推動“兩化”深度融合。
鋼企環保改造面臨千億成本壓力
雖然新《環保法》將會對國家治理環境污染問題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如果細算鋼企要因此所付出的代價,可以感受到鋼企的哀怨并非“無病呻吟”。
根據環保部公布的脫硫設備實際案例,一臺400平方米的燒結機的脫硫設備安裝成本為5320萬元。該設備年運行8500小時,脫除二氧化硫23729噸,直接運行總成本2380萬元。此外,燒結機脫硫設備安裝成本21萬元/平方米,設備運行費用3.6元/噸粗鋼。預計整個行業完成大氣污染治理資金仍需要400億元以上資金,完成脫硫設備的升級改造資金仍需求100余億元資金
與之對應的年燒結礦產量為442萬噸,粗鋼產量約為275萬噸。而在我國去年超過8億噸的粗鋼產量的水平下,環保成本不可謂不高。
對此,劉海民表示,新《環保法》勢必會帶來鋼鐵行業的洗牌,但是這只會加速促進鋼鐵行業進入正常的發展軌道,而且外界也不能籠統的去認為鋼企會很“悲催”,“國家有很多好的鋼企,他們不僅環保達標,而且盈利狀況良好。鋼企生產成本雖然會因為新《環保法》的實施"水漲船高",在整個鋼材市場需求不景氣的形勢下,鋼企利潤可能會更加慘不忍睹,但是新《環保法》會使鋼鐵行業真正實現改頭換面,一些本身經營不善的鋼企和一些環保不達標的黑心鋼企的退出意味著一個公平競爭的鋼鐵市場將會成立,很多鋼企抱怨自己用高成本的鋼材和那些低成本的鋼企廝殺,而今后這樣的不公平現象將會逐漸消失,鋼鐵行業早就應該進行洗牌,而留下來的就是競爭力強同時環保達標的企業,隨之而來的就是國內鋼鐵供求關系出現變化,當整個行業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洗牌之后,鋼價自然回升到正常的價位,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開始真正體現”。
而張琳向記者表示,在新《環保法》面前,民營鋼企面臨的壓力要大于國有鋼企,“民營鋼企不能像國有鋼企那樣享受到政府補貼的待遇,加上很多民營鋼企在環保上的意識低于國有鋼企,很多民營鋼企可能會面臨被制裁的命運”。
鋼鐵味霧霾能否和臘肉同罪同罰?
1月4日,《達州晚報》刊發一條副標題為“環保部門排查污染源頭,市民熏臘肉是主因”的報道,被多家網站轉載。澎湃新聞實地走訪、比對多項監測數據發現,在熏臘肉的煙塵背后,一家高能耗、高污染的重點企業—達州鋼鐵集團隱藏其中,被普遍認為是達州大氣污染的元兇。(2月3日《澎湃新聞》)
既然檢測數據爆表壓力下,病急亂投醫地叫停臘肉熏制灶臺,那么當問題主因指向重化企業時,是不是也應該“同罪同罰”地予以叫停?類似這種屢見不鮮的尷尬反詰,雖起源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桎梏,卻多因管理方式的簡單粗暴而易于爆發。
環境問題最大的特點便是爆發時極其明顯,而治理時卻需要相當長的一段周期才能顯現效果??茖W地說,檢測數據本身也受到天氣的自然變化而容易產生誤差。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通過某種手段實現“立竿見影”顯然不可能。而明知如此,主管部門仍然不能對“舌尖上的霧霾”這一苦果及時剎車,形成如今的尷尬局面,可謂“苦”有應得。
與環境問題相同,許多社會問題的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遭遇這些問題時,管理者更須善于為自己爭取轉寰的輿論空間,也為長效的行政過程留取足夠的療效顯現時間。就像“臘肉味霧霾”這一荒唐概念的形成一樣,主管部門不能為顛覆常識的論調提供科學依據是問題的一方面,而真正引發輿論反彈的則是這一論調背后對于基層意見的不考量、不反思,乃至不尊重。說白了,你可以挑戰公眾的神經,但是絕對不能給公眾以“挑戰智商”的輿論錯覺。
對于公眾而言,其實更多時候易于接受問題解決策略的醞釀過程,但常常無法忍受的卻是強勢乃至強橫的管理態度。遇到問題時公眾容易情緒化其實是輿論常態,此時主管部門的寬容態度與及時引導是獲取理解的最佳途徑。這是一個官民之間搭建溝通橋梁并獲取解決問題轉寰余地的動態過程,也是政府公信力建立的重要方式。再說“一刀切”的解決策略多半流于形式,何況它自實行伊始就自帶了引發排斥的“拉仇恨”屬性。
進入深化改革之年,還有更多的社會問題需要各地方主管部門去應對。在這個過程之中,管理部門不僅需要在行動上以公眾利益為本,更需要在情緒上與公眾輿論達成“共振”。沒有了輕易歸罪環境問題于臘肉的拍腦袋決策,也就沒有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情緒化反詰,所謂和諧,以和為貴才能協調一致、榮辱共生。
安米與俄礦山簽訂鐵精礦供應協議
世界頭號鋼廠安賽樂米塔爾公司與俄羅斯礦山Metalloinvest近日簽訂協議,為其歐洲鋼廠供應200萬噸鐵精礦,協議期限到2016年4月份,價格將參考目前的市場價格以及全球鐵礦石市場的走勢。
Metalloinvest生產的品位65%和67.5%兩種鐵精礦分別來自其兩家礦山,鐵精礦尤其高品位的受到鋼廠的青睞,因鋼廠希望減少對球團礦的依賴。
去年4季度,該公司生產鐵精礦920萬噸,球團礦480萬噸,燒結礦40萬噸,去年發運1100萬噸鐵精礦和燒結礦。更多鋼材信息敬請關注
福建晨升鋼鐵!